
看了等下會附上的兩篇文章後,突然有些話想說...又剛好想到之前寫過熱情比什麼都重要!。如今,再咀嚼一下這一年多來發生的事情後,又讓我感觸更多了...
原po已經把這篇文章刪掉了,這樣轉貼文章是真的有點不太好。所以我就把作者跟看板名稱隱藏了,知道的人也請不要外傳,基本上我沒有要批評人的意思,只是這篇文章令我感慨良多......

看完這篇文章後沒多久,我的好友corrian也傳了篇文章給我看,不是別人正是阿宅朱學恆先生的文章,十萬分之一的故事。看完後,有幾段真真切切地打入了我的心坎裡,剛好趁著今天這個說來特別騎實在也普通不過的晚上,分享一下工作與人生意義吧!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曾子說:「每日三省吾身」。以前念這些很八股的古文時,總是很難想像這般情境,天阿!他們真的這樣生活的嗎?換做是我,我早就怎樣怎樣怎樣了,怎麼可能還像他們這樣這樣這樣...就如同一班的高中生一樣沒有自我主見與想法,打從高中聯考遇到人生的第一次小挫敗後,我似乎就被灌輸著「接受既定的安排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的想法。
高中選第二類組,why?因為"印象中"我對文法史沒興趣,其實我高中聯考國文好像一百七十幾分。
參加推薦甄試吧,why?反正二類組不就是要去念電機系嗎?台大電機填不到清大也不錯阿,我還記得我特別去詢問我的導師跟我的補習班老師,我認為以我當時的用功程度,拼大學聯考應該可以上台大電機,但是我選擇了「推甄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電機就是第二類組的第一志願」、「清大也很好」的安排。
這似乎也無關乎對錯,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坦白說對一個未滿18歲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哪知道什麼叫做生涯規劃、什麼叫做溝通管理、什麼叫做窮爸爸富爸爸?大多數人的想法都「好好念高中、快樂上大學等於光宗耀祖、成就未來」
事實上,帶著這股雄心壯志,家族從來沒有任何親戚是教師背景出身、從小便缺乏資源栽培的在下出身勞工家庭卻也一路念到了清大電機研究所,如今回想起來上課上到會讓我想微笑的竟然是那30學分的數學系輔系課程,我明知那不是我未來生活的飯碗卻好像只是想暫時找個躲避之所暫時忘卻在電機系動不動做實驗就得面臨輸出電壓不符規格、一個不小心電容就短路爆炸或者班平均只有20分可是卻依舊有人考99分的嚴重挫折感。在這樣的百感交集下,自認性格偏向懦弱的我還是選擇暫時地隨波逐流,深信「興趣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我,按照預期,所謂的「功成名就方程式」不就是:唸書、畢業、國防役嗎?
一年半的歷練,說真的我現在想想那真的是歷練嗎?如果今天讓我重新做一次選擇,我是否還會選擇離開?我想,我該問自己的是,或許我早該不要為了已經投資十年之久的一技之長,卻因覺得可惜而不敢捨棄。還記得上個月離開的時候,被問道:「那你覺得你想要的是什麼?」
是阿,你想要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句話,不是早十年聽到呢?熱情,在我的理解倒不像是蠟燭怕有燃燒殆盡的一天,比較像是燈泡,有插電就會亮,但是鎢絲會有老化的一天。有時候,我們總是會為了過去所做的決定而後悔。經過幾次挫敗後,開始認真的想想到底過去究竟做了什麼豐功偉業還是努力奮鬥,讓自己現在覺得遺憾呢?
過去的糜爛生活,說穿了都是在逃避與害怕面對現實,我愛去吃吃到飽、我愛去打保齡球、我愛去玩投籃機,這些活動的共同點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我能夠不去思考任何煩惱盡情地讓自己快樂。似乎少了像過去那種念數學會微笑的日子後,我突然不知道我到底該怎麼表現我自己了?我承認我是一個資質不高的人、理解力也很慢的人,但是一旦遇到的是我所能接受的想法與概念,便會堅信到不可動搖而且記憶深刻!與聰明人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總能夠走在前面表現的何時合宜,而我總是經過了幾番波折後,就像瞎子摸象般徹底摸索後才能夠下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結論。
我常在想,要是國高中教育的成績計算公式是以「上課打瞌睡次數」為標準的話,我想我應該不可能畢業了吧。很不巧地,在以分數決定一切的年代裡,我的熱情轉換成量化後的數字,漂漂亮亮地、令人滿意又期待地朝著大家所認為的「康莊路」前進。終於,我也到了需要認真面臨這個問題的時間點了,當熱情不再需要轉換成每一張考卷的成績的時候,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讓熱情從自己的身上燃燒綻放呢?我步調很慢,也想了很久,所以讓很多人失望了。
這樣的模型,好像不是我想要的,但是又不說上來到底我想要什麼的尷尬感才是最令我感到挫折的吧!好像我們這群人,不像當年的比爾蓋茲這麼會寫程式,不會自己發明全世界第一台PC,就連程式作業都是抄別人的、好像我們這群人看到複雜的電磁學公式就在心裡滴咕著:「這個我以後又用不到,學這要幹嘛」、好像我們這群人回頭翻著幾乎把整本K玩得古文觀止如今卻連篇孟嘗君傳寫了什麼內容都記不起來,好像我們就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事了似的?我們好像是一群需要被下指令、需要給予設定初始值的機器人,按下電源後吾等才知道該怎麼動作。這樣的矛盾心情反反覆腹地存在於我和我幾個朋友心中.....
真的一直很想改變的心情,不曾停止過。
我覺得熱情一直轉換也並不是見壞事,就如同以前的我看到Ruden那本號稱使上最難的微積分的微妙證明,會自己在書桌上傻傻地微笑,如今我也找到了另外一條讓自己心甘情願做了之後也會想微笑的道路。會不會成功,我也不知道,但是至少我們相信,我們終於不會後悔了,也不值得我們再繼續後悔下去。熱情的燈泡是靠自己去插上插頭並且打開開關的,一路聽著長輩們的提示、師長們的建議、同儕間的意見後,走過這一遭後,更讓我體會到...有時候,變化其實真的也不見得是壞事、暫時的困頓或許才是要邁出不一樣的第一步的開始。勉勵自己、fatih、我的家人與我的朋友們,以及我的伙伴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