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月的時候看到自由時報的這篇報導後一直很趕興趣。但是對於基隆不熟加上網路上有用的介紹資訊少的可憐,經過多次延宕後終於在上週日跟鑑鑑兩人騎機車去探險了。要是我現在還是大學生的話,一定不會去這種地方(這個結論可能顛覆了很多人的傳統想法!但是事實上的確如此),但是星期天去那兒走走練練腳力後感覺真的還挺不錯的,可惜交通不便且位置稍嫌偏遠不適合拿來當作揪團的景點選擇。

 

出發前特地把tony的人文旅記中對暖東峽谷相關步道的介紹文列印當作行程參考資訊。但是個人覺得那篇文章地圖南北向標示不清而且沒有把相關導覽圖及交通資訊列入(因為他是開車前往,我們是騎機車前往),因此本篇就不把tony的人文旅記的文章列入reference。以下都是鑑鑑跟我自己摸索走出來的全新道路!


由於前一天剛爬完皇帝殿,穿新登山鞋的我果然還不太能適應硬鞋的穿著感。回家之後腳踝有輕微紅腫現象。而鑑鑑情況也沒好到那去,穿籃球鞋爬山加上腳踝舊傷剛復原,所以我倆回家後一個是小腿沒力、一位是腳踝又腫又癢,當下確實有股想放棄走暖東峽谷的念頭。但是想放棄的念頭只在腦海中停留兩分鐘後便煙消雲散,梳洗完畢整理相關的行李後便與鑑鑑討論隔天要出發的路線。


從內湖前往基隆似乎沒有更快的走法,一早九點吃完早餐買了中餐後便風塵僕僕出發。順著南港路進入汐止接上台五線後便可以一路經過六堵、七堵及八賭。走經八賭車站時便可以看到暖東峽谷的景觀指示牌告訴我們該右轉了!

右轉便轉入省道2丁(源遠路),源遠路接上水源路後過不久便會看到岔路,偏左行走東勢街,這裡便是基隆暖暖區。順著東勢街路線變的很單純,一路直行會看到東勢坑產業道路指示牌,右側便是基隆市童子軍活動中心,便表示我們已經接近目的地了。
這裡也剛好是採搭客運前往的方式必須下車的點(更後面還有一站但是站牌資訊與這邊所看的稍有出入),稍微看了一下班次的確少的可憐,路線也異常冷僻。我跟鑑鑑在那停留約20分鐘進行擦防曬油以及確認地圖方向等事宜都沒看過任何一台客運經過~
從這裡步行到荖寮坑及五分山步道登山口大約四公里,一路皆為柏油平坦路面輕微緩坡,走起來應該不算難事。很快地我跟鑑鑑抵達新聞所介紹的茄苳樹前了。這天天氣非常的好,一早便看到三四台汽車直接駛來跟我們一樣準備去爬山。
涼亭總共有兩處入口,但是只有前方有正式的導覽招牌,另外一條入口是通往荖寮坑煤礦以及古聚落遺址的道路(位於涼亭的後方,感謝眾多專業登山隊幫布條示意,一開始我也沒找到),從導覽圖上看我們今天預計要走的路線是(我必須說,這張步道導覽圖畫的很爛很容易讓人誤解):從涼亭後面往十分寮方向走尋找荖寮坑遺址→岔路口選煤礦坑方向→聚落遺址→原路折返接上另外一條岔路便可通到五分山步道。因此圖中的紅色步道:暖暖支線是最後才繞回來的,但是「往十分寮」的圖卻沒完整呈現。
荖寮坑遺址的路一開始非常輕鬆好走,沿路的登山布條增加了不少繼續往前的信心與動力。沿路都可以聽到溪流與鳥叫,一整個就像是到了相當自然原生的原始古道般。逐漸往深山裡面走後,小岔路開始變多,石板或樹結上不時沾滿相當濕滑的青苔,沿路的植物類型開始趨於單調,多以散狀小葉片類深綠色植物居多,有些看起來甚至很像蕨類,走的走的也覺得越來越顯悶熱潮濕,因為在山裡隨有陽光透進但是起風現象不明顯加上對這條路並不熟悉所以行走速度一直快不起來...
走著走著,不時便可看到不滿青苔的石塊小牆,按照地圖上的導覽,這裡是早期聚落遺址,聚落漸漸沒落之後,留下來的建築物便變成了這番風貌。看到這場景,兩位阿宅第一個念頭就是學起CS或者打漆彈的畫面,沿路上大大小小石塊牆分散其中,有的很大甚至呈三面建築,有的則是只有單純轉角掩蔽用。由於周遭沒有任何的解說招牌,無法更清楚得知進一步的意義。
順著事前列印的導覽資訊想要尋找煤礦遺址,不過並不順利。一路上除了經過大大小小的起伏地形以及適時出現的登山隊布條,卻沒有確切的經典指示牌(看來,這條路線是相當冷門的道路。)踏了幾板石階後,順勢必須越過一條小溪流也得踩上約在腰際高度的大石頭,還要留心結了三四十平分公分大的珠蛛網在路中當路霸,走起來新鮮與趣味度都不錯,只是熱了點會讓我一直想休息。
一路上用「人煙稀少」、「荒郊野外」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偶有的困難路段也一一被我們所克服,由於缺乏告是導引,後來才發現我們竟在這座深山的聚落遺址兜了近一小時,不但一直找不到煤礦坑遺址也沒有看到比較像樣的住家聚落遺跡,一度擔心自己是不是迷路了...
一路上並沒有明確的方向指示也一直沒找到明顯特殊的景點,反倒一路上看到許多似曾相似的岔路,令我不禁漸漸擔心...畢竟郊山說大不大但迷路也是不無可能的阿!於是,我們決定沿路折返到比較熟悉的分岔點後再另闢行走路線。沿原路回去才發現有快告示牌貼在樹的另一側,當我們順像經過的時候便不會看到,而回程當我們看到後卻又很白目的選擇另外一條同樣漫不知目的的步道...同時,在半路上解決了我們的午餐旋即繼續趕路。聚落遺址分佈相當零散,走沒幾步便又可以看到新的石塊牆。我們沿路小玩了會後順著有登山隊布條的方向一路繼續向前,終於最後莫名其妙接上了五分山登山步道,也就是一開始在涼亭前側所指引的那條步道。不知不覺間,我們走了類似馬蹄形磁鐵的健走路線。
離開荖寮坑遺址後,一度覺得心中頗有失落感。因為並沒有如期看到所謂的礦坑遺址或者壯觀的聚落遺跡或文物之類。反倒是在山裡上演了迷路折返劇本。看到五分山步道時,其實有點意興闌珊不太想走。反倒是腳傷加小腿已經沒力的鑑鑑堅持想走完這一段完成十分古道行的探路記實。於是,我們便朝著這條看起來只有800公尺元的登山步道邁進...
五分山步道全長正好一公里,爬升213公尺不知這樣算不算陡升步道。起先走起來非常輕鬆寫意,想不到後來階梯高的嚇人,大家最討厭的階梯地獄再次重現眼前,最後一百公尺竟然需要攀著山壁的輔助繩才得以一鼓作氣攻頂。小鑑當然也順利攻頂但是看得出來表情非常痛苦,幾乎無法在挑戰另外一條通往十分的十分寮步道。於是我們的健走行程便在此告一段落,登上沒有基點的頂子寮山稍做紀念後便匆匆下山。
下山沿路便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好顯並未在下山時遭逢狂雨襲擊,離開暖東峽谷沒五分鐘果然依舊難逃下雨夢魘,於是匆忙地完成這趟探路行。個人覺得步道區並不難走,但要探訪遺址應有熟人帶路才會走得較順利,再者交通資訊比較不方便,可能不適合揪團吧~(這似乎是在替自己不想揪團找脫罪之詞),相關照片可以參考2008.10.05 暖東十分古道探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rmboss 的頭像
    wormboss

    wormboss歡禧城

    worm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