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大考中心已經公布了103年學測的相關統計資料,考生也可以上系統查詢自己的成績了。

不意外的,大考之後所要接受的事實就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但,現行的考試與升學制度,歡樂中也帶點愁,愁中也帶了失落跟猶豫

當然,每一個選擇並沒有對或錯,也沒有所謂「最好」的方法。
只是,藉這個機會我還是針對一些疑惑提出來討論一下!

 

首先,這是103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大學學測)的各科五標:

各科五標所反映的是該屆考生整體的分布趨勢
每年考完都會因為考題的難或簡單而紛紛擾擾好幾天
說句實話,五標的高或低並不是由自己所能決定或改變的
這已是一個既定的結果、事實,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屬於自己的分數區段裡面找出最好的選擇並且努力達成目標


到底要繼續參加繁星,申請或者拚指考
這確實很困擾諸多考生及家長,有一些疑惑我必須在這裡稍作說明
  • Q:指考真的很難嗎?
    看你定義的難是什麼?每一種升學制度都有它的優缺點,沒有完美只有適合的方案

    指考一般會被認為比較"困難"的主因,不外乎它的前身就是實施了三四十年之久的大學聯考
    透過"一試定江山"的篩選準則決定你可以填到什麼科系,所以預設心裡會覺得難

    指考,確實有難度。考試時間比學測少(100分鐘縮為80分鐘)、每一科(公民除外)都有非選擇題、每一科均分科應考、分科採計分數,這些都是跟學測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但,我必須說指考其實相對單純,指考就是看筆試的成績,填你想要的志願,一切按照科目比分和比序決定錄取順位。繁星的錄取與否,校排佔了極大的影響因素;申請則要看備審資料、看口試表現、看專業表現,甚至要比特殊其他才藝!

    請問,現在是要考大學還是要考演員才藝訓練班?現行的甄選制度根本已經五花八門到令人傻眼,太多的「人為評核」機制,到底能否達到升學機會的公平、公正,一直以來實在值得商榷。我只能說,指考雖然傳統、八股、呆板、單調,但成果好壞自己掌握,他人的影響因素降至最低,充分實現「努力耕耘,終能收穫」的道理,我認為並無不妥也較為公平。真要說指考的原罪就是莫大的考試壓力以及那種「一試定江山」的心理作用所造成的陰影吧!?
     
  • Q:指考名額比較少?錄取率低?競爭更困難?
    這又是一個憑印象就開槍的議題。

    102年度大學指考分發放榜 錄取率近95%創三年來新高
    102年大學繁星推薦放榜 錄取率再創新高
    大學個人申請 錄取率45% 頂尖大學、醫科都有缺額
    102學年度技專校院各學制各聯合招生管道錄取率一覽表
    上述的資料都可以輕鬆從網路上取得,數字顯示其實指考才是造成所謂的「人人皆可上大學」的主要推手8-)

    原因在於,指考採志願分發,每位合乎最低分發標準的考生都可以填選志願參加分發,最多可以填滿100個志願!

    填了100個志願,只要不是亂填的話,如果還能落榜,我就真的不解了!

    繁星雖然每個人都可排定自己想要的志願序,但是最後的生殺大權取決於各高中送出的比序順序,尤其前面競爭激烈的科系幾乎很難有第二輪回流的名額,所以幾乎是一回合決定錄取名單,因此就算你填再多志願序都是枉然!

    至於個人申請,每個人最多可以申請六個不同校/系,每年都可以看到新聞大肆報導所謂的五冠王/六冠王,說真的我不知道這種文化到底是想要凸顯他們有多厲害或者是讓大家更快認清這個制度有多麼的不公平正義且資源的極度不均衡對等

    五冠王/六冠王,不但佔住了其他科系的正取名額,過度的浪費甄選申請機制到底天花板效應更加明顯,因此各大學怕自己的科系招不到好學生或者招生名額不足,只好跟著放大錄取名單挪至備取。

    正取30名的科系,通常備取也會取至少30名,因此二階段面試就會篩過至少80名學生進行面試。這是一個痛苦殘酷又黑暗的手法。擴大二階段名單基底,讓各校系獲得了更多面試推甄報名費(一個科系1200元~1500元),對考生及家長來說還有書面審查資料的準備/印製(動輒300~500元/每間,從今年起改成全電子式線上書審),舟車勞頓的交通費、時間成本、心神耗費等,這些都是申請過程中的有形與無形成本。如果說指考考的是考生的智力,那申請的過程看的就是你的誠意(而誠意通常意味著......)跟意志力。

    最後,申請錄取率約50%意味著你經過了兩個月的努力後,還是有可能換來終將變成泡影的事實!你依舊得捲土重來面對指考,這種心路歷程的轉換,我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殘忍,但是否真的最好,實則有待公評
     
  • Q:指考好辛苦,要準備這麼多科,根本唸不完怎麼辦?
    這時,我就只能引用安西教練的名言了:「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
    同樣的道理,現在放棄的話,高中就結束了
    一場還沒打過的仗,可怕的並不是這場仗有多難打,而是敢不敢去打的問題

    這並不是一場毫無勝算的仗,也並不是一場不知怎麼面對的仗,為什麼要如此的懼怕、惶恐?

    為什麼會有一開始就害怕指考的念頭?就算退一萬步說,考指考真的如此不堪吧!
    就算真的指考也落榜了,那又如何,難道不能成為大學生就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了嗎?
    難道教育管道就只剩下傳統升學這條路了嗎?
    先撇開其他社會觀感、未來出路、政治、體制等問題
    在這個講究資本主義、個人優先、民主是理所當然的鬼島裡,方法永遠是人想出來的

    只要你有辦法,階級複製從來不是問題,你需要擔心指考考不好而不能階級複製?;
    只要你有辦法,後門管道自然為你開啟,你需要擔心指考考不好而沒有後門讓你鑽?;
    只要你有辦法,離開出走也是你的自由,你需要擔心指考考不好而不能離開出走?;
    只要你有辦法,力爭上游改變自己也應該是一個選項,你需要擔心指考考不好而無法力爭上游?

    我並不想潑冷水,但升學率過高的代價就是大家太不珍惜高等教育資源了!

    輕鬆上大學的人,有相當大的比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浪費了自己四年的青春也耗掉了國家資產
    相對的,辛苦得來的東西,才懂著珍惜;經過努力才獲得的東西才更能凸顯其價值

    透過申請、繁星管道的"多數人",不也是至少努力了兩年在校內爭取好成績好表現
    才得以在學測或者口試的時候脫穎而出嗎?
    雖然,我承認這樣的制度存在漏洞、後門等種種人為不平等因素,
    在眾多不公平、更扭曲更複雜的甄選制度在設計出來之前,就算是再完美的篩米機器都不見得能夠100%剔除不合格的米粒,更何況是人為的篩選機器?

綜合以上,我認為申請除了一般人直接想到的好處「提早知道自己上大學了」之外,其實他的優點並不是那麼的強而有力。

申請重視備審資料以及面試表現,比較適合善於表現「非智育」領域能力的學生
例如,闡述個人想法、穩健的表達台風、其他的特殊經歷或能力等
這樣的甄選方式可以幫助找出一些可能被分數遺忘的遺珠

繁星重視的是遍地開花,區域競爭;用白話一點的比喻就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實質體現
少子化已是現在台灣整體的趨勢,區域、社區型國高中的經營會變成未來的教育主軸
因此,在區域內表現較為突出的孩子優先被選出作為高等教育的儲備人力是這個制度被設計出來的初衷

指考,強調的是專業分科的能力。每個科系採計的科目從三科到六科不等,目的是為了找出適合該科系的相關領域的未來人才。跟學測的五科大雜燴式的應考方式,指考能夠凸顯出對於專業科目突出的那些學生,其競爭力會較學測來的有利。

雖然整體指考錄取率高達九成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頂尖大學開放給繁星與申請的名額卻逐年上升是現在升學制度裡最為人詬病之處。頂尖大學目前釋放給指考的名額平均從25~40%不等。之所以仍能維持90%的高錄取率實在是因為鬼島的「」大學實在太多了,因此把分母的基底過大淡化了這個議題所致


以後透過指考要拚上頂尖大學,會越來越辛苦,因此比例只會降不會升,未來幾年可能還會實施兩試合一
(新聞來源:學測指考擬兩試合一
申請、繁星看似名額逐年增加,但別忘了錄取率依舊在五成左右徘徊,為什麼?

大學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當他們知道他們無法從這兩種管道到比指考還優秀的人的時候
他們寧可背負著廣收報名費大賺校務基金的罵名,也不會輕易的把申請、繁星門檻降低
為了就是質比量還重要且優先的原則

所以,
如果你自認你夠優秀,恭喜你!不管繁星、申請、指考,條條大路皆可通大學
如果你自認你普普通通,備審資料不夠優、口試面談會結巴,但是擁有極大熱忱且不會被擊倒的信心
我認為如果合乎欲申請科系的門檻標準的話,還是值得一試,除非是那種萬中選一、過度競爭的頂級科系
不然申請還是大有可為

如果覺得學測成績不盡理想,請收拾好心情、整理好思緒,專心全力面對指考才是最正確的心態
指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面對事實與真相並適時的調整改變自己

--
2014/2/23 後記:

補上一些資料以及數據,幫助釐清

- 102學測繁星推薦統計資料:https://www.caac.ccu.edu.tw/star102/stat_2.php

- 102學測個人申請統計資料:https://www.caac.ccu.edu.tw/caac102/stat_2.php

- 102指考分發統計資料:https://www.uac.edu.tw/downloads.htm

- 103學測繁星推薦統計資料:https://www.caac.ccu.edu.tw/star103/stat_2.php

- 103學測個人申請統計資料:https://www.caac.ccu.edu.tw/caac103/stat_2.php

103指考還沒有相關的公告訊息,因此綜合以上搭配前面我已經貼過的新聞報導中的數據
我再詳細整理如下:
※ 不小心筆誤,應該是「估計41000~43000

如果以報名人數跟實際錄取人數來看的話,則是:(103年的資料還不完整,所以就先不附上)

這兩個表格中的部分數據之所以會不同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1.  繁星錄取放棄名額回流(102繁星放棄232人)
2.  個人申請錄取放棄名額回流(102個人申請放棄1938人)
3.   我所列的表格內人數的母體基準都是一般生名額,原住民、其他技優保送外加名額沒有納入
(只有一個例外,102年指考分發錄取55307,乃分發委員會正式公告,跟以下我查到的數據稍有落差,所以我猜測是全部管道的總錄取數)


這是原始分配給指考名額的核定名額,分發委員會上可以下載原始的excel檔案,www.uac.edu.tw/102data/102numbers.xls‎
 photo 102630780035206767C984D5B9A4EBA6578.jpg

這份則是實際用來分發的時候所表定的招生名額,會將繁星推薦以及個人申請放棄名額回流
不過人數略少於實際統計資料裡面所人數,請興趣可下載102年度統計資料,https://www.uac.edu.tw/102data/uac1020718.zip
所以我才會有以上的推測,這應該沒有算特殊管道的外加名額?
 photo 102630780035206767C5BE6969B4EBA6578.jpg

最後,真的要下結論了
  • 指考錄取率真的很高(雖然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但不要再聽信沒有根據的說法:指考更難上大學?
     
  • 頂尖大學分配給指考的比例越來越少!真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悲劇與事實,以我母校清大為例,指考比例竟然只剩不到四成(清大、交大的繁星+申請合計比例均約 68%,台大、政大、中央、中興、長庚、成大等的比例也從50%~60%不等)
    這意味著二階段面試的花招會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因為台灣人的教育心態基本上就是一直被一堆不正常的『價值觀』或所謂的『社會觀感』所牽引,

    學測所強調的普遍通才的特質 + 五花八門的備審資料 = 頂尖大學/科系 的錄取門票

    這樣篩選制度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合適的人才,我真的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 繁星推薦或個人申請的錄取率真的不如指考錄取率,且在每年分配給繁星跟申請的名額逐年增加的情況下,會一窩蜂追逐這兩種制度的肯定只會多不會少,到底自己適不適合這兩種升學管道,免得到頭來只是淪為「陪考、陪練員」的腳色,只是落的兩頭空還不如一開始就專心準備指考來的踏實
     
  • 正所謂拿18趴又要罵18趴,對!我就是這種人,我就是當年享受了所謂的推薦甄試(現今繁星推薦前身但是有二階段面試)而錄取清大的既得利益者。不論哪一種升學制度,都有利、都有弊,也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我們有能力要求當權者制定出比較不偏頗的教育國策或者甚至自己有能力去改變這個制度的話,這確實是最有效有用的方法。但,難!

    繁星推薦的本意是遍地繁星,縮小城鄉差距,實際操作變成有些不肖學校為求分數美化,不顧教學品質只求服務那所謂的前1%的頂尖學生,因為只有他們是繁星制度最受益者,非1%的人在繁星的制度下受益程度真的明顯差很多

    至於申請,缺點更是族繁不及備載:與高三下課業時間重疊過久,造成學習間斷;面試太過主觀__箱,因此一直被批評是大開階級複製之門,有錢的家庭製作精美備審資料、多間校系往返的耗費的時間、金錢也不足惜,對於相較弱勢的家庭來說每一間口試費用1200~1500以及相關花費等,更別說是否有所謂的「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的情況,我就不得而知。我認為這都不僅僅是教育問題,而是更複雜的社會問題了

    再者,頂尖科系重複錄取的情況嚴重,先是排擠到備取生的資源分配、然後連帶影響每個校系要抓取的正備取數量,淪為一場數字的較量。等到申請這關都打完一輪之後,不夠滿意的那些人繼續到指考戰場大殺四方,這類型的人永遠比別人先享受到選擇的權利,也因而排擠了其他正常管道的合理分配資源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或許有滿多個人主觀因素,看法不一, 歡迎討論指教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m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