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好從寫手那得知理財講座的訊息,最近有點「英英美代子」的在下便如期自行前往參加了!但是有點糗的就是...我跑錯學校了,原來是仁愛國小,可是一開始我走去隔壁棟的仁愛國中了!好險就在旁邊而已,雖然遲到了一下下,不過大部分的重點還是參與到了

 

 
主講人當然就是摩根富林明的的基金管理師(實在非常對不起,遲到的在下來不及記得您的大名!!)人數雖然不多,不過大家都滿專心聽講的,一邊看著資料袋裡面的評估問卷、以及投影片,大夥還很認真地筆記、翻閱資料,可見得這年頭只要有「理財」兩個字,就真的格外引起大家注意......

本次演講主題真的挺豐富的,但是礙於時間有限實在無法讓講師暢所欲言。如果可以的話,其實每一個主題都可以當成一個題目單獨演講了捏!茲稍微整理心得如下:

(1)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其實這是一本書名,也是一般很推薦的入門書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書局翻翻(敝人利用一個下午就可以在書局坐著念完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有錢人與一般人認為致富的最關鍵因素前三名,有錢人認為是「專業知識技能、理財規劃和儲蓄習慣」,而一般人則認為是「專業知識技能、理財規劃和良好的健康狀況」。很明顯地,會賺大錢的人並不一定都是靠自己的勞力、健康去換取財富,而是有效地把財富留住,因為留得住財,錢才能繼續生錢。這個觀念看起來很平凡,但是對於台灣早期以勞力密集產業轉型成資訊科技產業後,懂不懂的儲蓄便更顯得出極大的差異。


(2)收入-儲蓄=支出。這也是相當淺顯易懂但其實很重要的觀念。尤其對於「月光族」或者「卡債族」來說,加強對於浮動資金的掌握度,是踏進理財大門的第一堂重要的基礎課程。對於大多數的勞動工作者,收入的變化幅度通常不大(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阿土伯的阿!)。因此每一個月如何有效地把自己的收入做適當的規劃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常最簡單的莫過於「433法則」,亦即「四分儲蓄、三分消費、三分投資」,不投資純儲蓄太趨於保守,若沒有足夠的時間以及適當的大環境實則難見實質成效,但若不儲蓄純投資又過於冒險,也不適合大部分的投資理財者(畢竟對於個體戶來說,我們實在沒有這麼大顆的心臟可以忍受每秒幾十萬上下的波動吧!)。


另外,消費是幫助自己更懂得理財的好方法!怎麼說呢?人總會有夢想、總會有物慾,有夢想、物慾便能驅使人們朝夢想前進,希望自己可以達成夢想。因此,念頭對了,接下來就是執行層面。How to touch the goal?不偷、不搶、不騙,因此我要努力賺錢,所以適當的消費除了讓人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就感外,也是幫助自己快速釐清「夢想清單」的價值與重要性的好方法!


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一下就結束了。主講者並沒有用太過艱澀的專有名詞或者艱難的理論作為主講的內容,反倒是用自己買房、成家、養兒的過程作為經驗分享,聽了會更有貼近感,實在應該好好想想並且在好好咀嚼這次演講所分享的一些好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rmboss 的頭像
    wormboss

    wormboss歡禧城

    worm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